友谊的散文随笔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,大家都知道散文吧?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,表达作者的观点、感情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友谊的散文随笔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友谊的散文随笔1
不论是今天,还是昨日,朋友不是天天絮絮叨叨,不是话长话短。需要的时候叫一声,必须的时候撑一撑,你两肋插刀,我五马分尸也在所不辞。近日逐梦,他时成家,走吧,路越远,朋友越纯粹。
花和月,都不美丽,美的是今晚的人儿,和甜滋滋的啤酒。新媒体分配小组,让我发现了你的不同,那是蚂蚁搬豆似的较真,可就是这股劲儿,弄翻了大象。很少留下如水的淡,而你,填了一份真切的情。
意外收到你消息,跟我吃饭。实在太惊讶了,因为,我没想到,还会有人记得我。我没有帮助你任何,只不过是表达了自我,偶尔让你找到了自己的影子。从不觉得,这世界还有留情这种事儿,不过既然发生了,记住,我不是学长,是你的兄弟。
有几句话,我感触很深。你说你不喜欢找人聊天,只会叫人出去吃饭,或者你找他,或者他找你。我跟你差不多,不过,我宁愿不吃饭,也不去找人。写作的日子,渐渐走进了电脑,慢慢忘记了生活。
你看现代的书,一点没错儿。只不过,我写现代的文,觉得他们精湛之处,模仿不来,所以,去古文字中发掘亮色,从而寻找明光,做独秀一支的自己。或许,我看现代的书会更加入迷,如果,我是一个出色的作者的话。
你很健谈,在酒的温度里,脸很红。我们说了很多,我觉得嗓子要哑了,于是分别。送你拙作,希望能借你之手,分享和阅读,不想书柜的书虫,爬满吃饭的锅。
除了你,新媒体很多小伙伴,都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,而我,很抱歉的说,因为孤僻性格,很少招呼,很少联系。跟他们是朋友,不是学长,也仅能放在心中。不是谁都喜欢做作,至少不会迁就一份假意,除非那是真情。
高中兄弟,大学以后没聚过了,风筝也是一样,很想去,但不曾走出去。或许我去了,反倒失落,因为我自封太久。有那么一次,小三来了,我连个买奶茶的钱都没有,真是羞愧。不是我不迈出一步,有时候,文人除了穷酸,还忙碌。付出没有回报不算,没有回报,还不知道自己为了谁,渐渐和你们不在一个频道,太难过。
珍重。不论是今天,还是昨日,朋友不是天天絮絮叨叨,不是话长话短。需要的时候叫一声,必须的时候撑一撑,你两肋插刀,我五马分尸也在所不辞。近日逐梦,他时成家,走吧,路越远,朋友越纯粹。
友谊的散文随笔2
最近网上有一种说法。
三个的人的友谊,慢慢的会有一个人选择放手。或者多人的友谊,然后慢慢有人选择退出。
但我觉得,这种情况和人多人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,只是因为某个人的某些心理而产生了间接关系。
学生时代总会产生一个个小团体,团体里的人很少会有坚持到最后没人选择淡出的。
我们团体人也很多,有八个人,我们当初并不是只有八个人,也有人中途淡出我们的视野。我也很理解,毕竟毕业了,每个人的选择不同,以后得路也不同,正如道不同不相为谋。
我们的分开不是突然,而是慢慢的慢慢的走到了岔路口,然后越走越远。
友谊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,我们的人生道路上,你总会遇到几个知心朋友,无论是低谷或顶峰时,旁边都会有他们的身影。
友谊的散文随笔3
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,现在的这句话,来形容我现在的场景,最合适不过。
朋友,我想对你说,何必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,一件无关紧要的事,而让我们之间来之不易的友谊,就这样没了。如果你再宽容一点,再体谅一下,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?她是爱开玩笑,但她玩笑不小心开大了,她会说对不起。你呢?有何必为了这事斤斤计较?又何必再开一个更大的玩笑来伤她?瞧,现在可好,绝交了?什么所谓的闺蜜,什么所谓的天长地久,连这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不能忍耐,谈何友谊?曾经的欢笑,曾经的快乐,就在那日的蓝天下,没了踪迹。
朋友,我让你跟她说声“对不起”,可你却说,一句“对不起”不能解决一切。我顿时征在原地,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?对,一句“对不起”是不能解决一切,但起码能解决我们友谊的矛盾,不是么?你说我们都不理解你,你说我们和你不一样,一瞬间,拉开了我们之间的距离。你的话,让我无法回答,让我没了语言。现在,我只想说,当时我们都没有怪你,只想让你说一句“对不起”,如果当时你说了,我们的友谊就不会说翻就翻了。
友谊的散文随笔4
曾有个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,我的回答是:尊重他人,亲疏随缘。这个回答基本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。
人在世上是不能没有朋友的。不论天才,还是普通人,没有朋友都会感到孤单和不幸。事实上,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。如果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连一个朋友都没有,那么,他很可能怪僻得离谱,使得人人只好敬而远之,或者坏得离谱,以至于人人侧目。
不过,一个人又不可能有许多朋友。所谓朋友遍天下,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,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一种浅薄的自负。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,其实他们心里明白,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,而是时尚、利益或无聊。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。根据我的经验,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像社交健儿那样频繁相聚。在一切人际关系中,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,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。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,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。在交往中,每人所能给予对方的东西,决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拥有的。他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些什么,大致也取决于他自己拥有些什么。高质量的友谊意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,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。因此,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拥有价值,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,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。
我相信,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形成的,不是刻意求得的,我们身上都有一种直觉,当我们初次与人相识时,只要一开始谈话,就很快能够感觉到彼此是否相投。当两个人的心性非常接近时,或者非常远离时,我们的本能下判断最快,立刻会感到默契或抵牾。对于那些中间状态,我们也许要稍费斟酌。斟酌的快慢是和它们偏向某一端的程度成比例的。这就说明,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,基本上是一件在他们开始交往之前就决定的事情,也就是说,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,并不是由愿望决定的,愿望也应该出自心性及其契合程度决定的。愿望也应该自心性的认同,超出于此,我们就有理由怀疑那是别有用心,多半有利益方面的动机。利益之交也无可厚非,但双方应该心里明白,最好还是摆到桌面上讲明白,千万不要顶着友谊的名义,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,最后没有不破裂的,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,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。其实,关友谊什么事呢,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,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。今天的人们给了它一个恰当的名称,叫感情投资,这就比较诚实了,我希望人们更诚实一步,在投资时把自己的利润指标也通知被投资方。
当然,不能排除上一种情况:开始时友谊是真的,只是到了后来,面对利益的引诱,一方对另一方做了不义的事,导致友谊破裂。在今日的商业社会中,这种情况也是司空见惯的,我不想去分析那行不义的一方的人品究竟是本来如此,现在暴露了,还是现在才变坏的,因为这种分析过于复杂。我想说的是,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也是亲疏随缘,不要企图去挽救什么,更不要陷在已经不存在的昔日友谊中,感到愤愤不平,好像受了天大委屈。应该知道,一个人的人品是天性和环境的产物,这两者都不是你能够左右的,你只能把它们的产物作为既定事实接受下来。跳出个人的恩怨,做一个认识者,借自己的遭遇认识人生和社会,你就会获得平静的心情。